文案主流网-每一条好文案都值得收集

文案主流网-每一条好文案都值得收集

广胜寺,广胜寺飞虹塔在山西哪里?

59

广胜寺飞虹塔在山西哪里?

飞虹塔,位于山西省洪洞县的广胜寺景区内,其前身是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147年)的阿育王塔,即佛祖舍利塔,唐大历四年(769年)扩建。明正德十年(1515年)重建,现塔为明嘉靖六年(1527年)建成,明天启二年(1622年)塔身加装琉璃。

广胜寺海拔多少?

海拔516米。 广胜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县城东北17公里的霍山脚下。广胜寺由上寺、下寺及水神庙三组古建筑组成,雄踞山顶的称上寺;坐落山脚,面临霍泉的为下寺;下寺西侧为水神庙。 广胜寺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唐大历四年(769年),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撰置牒文,奏请重建。宋、金时期,广胜寺被兵火焚毁,随之重建。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平阳(今临汾)一带发生大地震,寺庙建筑全部震毁。大德九年(1305年)秋又予重建。此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平阳一带又发生地震,但这两次地震寺宇未遭大的损坏,除上寺飞虹塔及大雄宝殿明代重建外,其余均为元代建筑。 飞虹塔是五座佛祖舍利塔和中国现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留有工匠题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它和曾在这里珍藏的《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绝。

海拔在793.5米。 属太岳山脉,在山西省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的广胜寺镇,海拔793.5米,因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胜寺而得名。

山西广胜寺三宝是指?

山西广胜寺位于洪洞,分为上、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建筑。其飞虹塔、《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宝”,也叫“广胜三绝”。 洪洞广胜寺坐落于山西省洪洞县。寺院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 宋、金时期,广胜寺被兵火焚毁,随之重建。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平阳(今临汾)一带发生大地震,寺庙建筑全部震毁。大德九年(1305年)秋又予重建。此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平阳一带又发生地震,但这两次地震寺宇未遭大的损坏,除上寺飞虹塔及大雄宝殿明代重建外,其余均为元代建筑。 洪洞广胜寺分为上、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建筑。飞虹塔、《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绝”。 飞虹塔是五座佛祖舍利塔和中国现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留有工匠题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央视86版《西游记》中《扫塔辩奇冤》唐僧扫塔的取景就在此处。2018年8月,经世界纪录认证官方工作人员现场测量审核,该建筑被确定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 《赵城金藏》是宋代我国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开宝藏》的版式,这部藏经是唐代三藏大法师玄奘自天竺取回的梵文经卷中译善本,全世界只此一部,因而被视为稀世瑰宝,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 水神庙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供奉水神的庙宇,始建不晚于唐代,水神庙内的元代壁画以祈雨、行雨、酬神为主线,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广胜寺拥有稀世“三宝”名闻天下。 第一宝:“飞虹塔”。其别具一格的建筑,在我国数以千计的佛塔中,仅此一例。其鬼斧神工的建筑艺术被誉为“中国第一塔”。 第二宝:《赵城经藏》。就是闻名中外的《金版藏经》,是我国第一部木刻版汉文大藏经《开宝藏》的复刻本。 第三宝:元代壁画。殿内,四壁一百九十七平方米的元代壁画,距今已有近七百年的历史了,这些出自元代巨匠的作品,极为罕贵。从壁画中,我们看到了生、旦、净、墨等行当,刀剑、牙狗、扇子等道具,渔鼓、拍板等乐器,以及脸谱、长须、衣冠、软靴等戏剧服饰。充分显示出元代杂剧繁荣兴盛的局面。它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

广胜寺飞虹塔内部为啥不能进了?

广胜寺飞虹塔是一座古老的佛塔,内部充满了宝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然而,由于塔内建筑结构老化和安全问题,为了保护文物和游客的安全,目前已经关闭了塔内的游览通道。因此,游客不能进入飞虹塔内部参观。但是,游客仍然可以在塔外欣赏到飞虹塔的壮丽景观,感受到它的历史文化价值。我们应该保护好文物和遗产,为后人留下更多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广胜寺需要坐观光车吗?

需要。坐着观光车可以来到广胜寺的山门。远远的看到了雨中的飞虹塔,飞虹塔广胜寺的三绝之一。世界上最大的琉璃塔,看着光彩绿篱的外形,被阳光拆射出的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祥云,再次被古人的智慧所拆服。

广胜寺壁画怎么拿下来?

广胜寺的壁画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因此在拆卸过程中一定要非常小心谨慎。 首先需要制定完善的拆卸计划和保护措施,例如在拆卸前要进行全面的照相记录和测量,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壁画损坏或遗失。 同时,需要吸附性结构胶技术和光学扫描等高端技术进行壁画的“脱胎换骨”,即采用非物理性攀爬、拉拔、轻推等手段来确保拆卸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最后,在拆卸完成后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和维护,保证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保存得更长久。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