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陵仙渡
2、以心为船,以情为篙,载一船相思的红豆,赴风陵古渡之约而来!那渡口的垂柳,是朝霞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那石阶上的青苔,在眼前绿莹莹地招摇;风起,生涟漪,惊了河中的鱼儿探头探脑,倏尔间,向河水更深处漫游;观览船上,满载穿红着绿的游客,喧一河欢声笑语,激满船锦口妙谈;轻盈的小舟上,情侣相伴,依偎船头,摇翩翩折扇,撑圆圆绣伞,渡一水鸳梦正圆……
3、望沧桑巨变
4、古渡夕照美,长河落日圆。在古渡边,就这样站着,看那迎风拂动的柳梢轻轻滑过水面,品味那落日熔金时心里涌起涟漪的阵阵感动。明月映古渡是一道何等美丽的风景,渔舟唱晚是一首何等动人的歌谣!夕阳金色的光芒几乎平射在无边无际的河面上,没有波澜,只有微微细涟。那一刻,黄河一定屏住呼吸,再不轻易发出哪怕一点细微的声响。只有那兴奋的鲤鱼儿倏地跃起,激起一串清脆的鼓响。斜风里,寂静的村庄,正在袅袅的炊烟里慢慢浮现。远山静卧成一头老牛,还没开始反刍,夕阳就悄悄隐身在了后面……
5、伫立残存的古渡,虽寻不见当年的渡舟,但那曾于烟雾缥缈、河水粼粼中演绎的古渡故事,却能在想象的空间中萦绕。那女娲娘娘,虽已化作岸边的一抔黄土,神话的传说溅起河面浪花朵朵;汉代名将韩信曾在此以木罂渡军,袭安邑,俘魏豹;烟波浩渺的黄河滩头,漫天飞雪,神雕大侠杨过飘然出现;洪洞大槐树的移民们,渡口登船的那一刹那,含泪将故土最后回眸,从此羁旅天涯何时再归途;抗日健儿,凭借黄河天险,浴火卫国,决战渡口,那连天的烽烟,弥漫在渡口的上空……黄河默默流淌,带走了多少豪情,多少悲壮,多少忠烈……河水深深深几许?残阳点点点幽情。看着飘浮在渡口的千姿百态的云彩,我猜想莫不是壮志未酬的英魂幻化而成……
6、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渡,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头了。没有一座桥,靠木船来回摆渡,终年无绝。在曾经过往的日子里,它总是充满生机和喧哗,如同古渡的流水一样。人来人往。商旅匆匆。离岸靠岸。上船下船。正是"挽输今正急,忙煞渡头部"。摆渡人,换了一茬又茬;南来北往的旅客,来回一遍又一遍。几番潮起潮退,多少日出日落,这风陵古渡,帆樯云集,承载了人间多少梦想与激情、忧伤与欢乐!古渡苍老,河水悠悠,连同纯朴的生活悄悄流逝……
7、古魏儿女
8、曾阅千古兴替
9、浩暮风陵
10、风陵渡,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下辖镇,在芮城县西南端,距县城30公里,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西省渭南市为邻。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过这里,走入秦晋。金人赵子贞《题风陵渡》就有一句:“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
11、渺山河依旧
12、一望苍茫
13、风陵渡黄河铁路大桥是上世纪60年代末动工修建的,1970年建成通车,由南同蒲铁路横跨黄河与陇海线的华山站连接。此次改造施工主要包括更换全部桥上横跨箱梁、架设电气化杆等工程,标志着南同蒲线电气化改造全面完成,彻底告别了以往的内燃机车,实现电力机车牵引。改造后,通过大桥的列车时速将由原来的25公里/小时提升至80公里/小时。风陵渡黄河铁路大桥的恢复运行,为即将到来的春运旅客出行提供了又一个可以选择的出行路径;同时,对促进华北和西北经济发展及晋煤外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4、遥望古渡,水天一色。云彩中的女娲娘娘,架一叶小舟轻轻向我摇来,在桨声泛起的轻波中,摇醒了古渡悠远的梦……坐在渡口,从早晨到黄昏。脚下大河奔涌如一条金色的绸,河那边是绵延起伏的伏牛山和傲然峭立的华山。回眸身后默默无语的吕梁,西望月光下闪闪发亮的泾渭秦川。我真的不明白:“黄河为何在此突然拐了个弯?”是对这方渡口情有独钟,抑或还是有割舍不下的幽幽心事?任我费尽心思猜想,大河还是去了遥远的东方,只留下一个飘渺的背影……
15、作品原文
16、功盖文武
17、金人赵子贞《题风陵渡》:“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
18、只道人杰天下秀
19、九曲黄河,龙卧潼关,寥廓自由。
20、左望中原,秦川右指,一叶轻舟任去留。
21、泱泱大中华
22、黄龙滚滚
23、开创华夏
24、叹杨过,听鸡鸣三省,顿悟深秋。
25、笑百年才半,风华未老。欲穷千里,更上层楼。
26、【沁园春·风陵渡】
27、蓝天,白云,远山苍茫;
28、纵是天堑变通途
29、波澜铸就风流,任豪气、荡胸壮志酬。
30、山西风陵渡,为保卫风陵渡,阻击日军渡河。第38军独立第46旅和守卫永济城的陕西警备旅一个团守备永济到姚温台一线阵地。同时,将第96军第177师摆在中条山上,防止日军迂回。随后,独立第47旅集结在永济以北栲栳镇一带,策应永济阵地作战。
31、往事越千年,立马凤凰咀,站在黄渭洛交汇处,对着夕阳古渡,我生感慨;对着古渡风景,我心沉吟。天堑变通途,高桥飞架,一声火车的鸣笛,划破古渡的长空。于是古渡的戏收场了,另一出戏拉开帷幕!所有春的风情,夏的灿烂,连带秋的喧哗都将远走,只留下无尽的寂寞。那搁浅了渡船,兀自在沙滩孤独地思考。尽管我知道古老渡头的命运,将何去何从!月下的渡口,茕茕而立,无语目滞,拼命把那遗失在岁月深处的繁华寻找,寻找。什么也不用说,你把那浓重的心事慢慢丢掉,只把一行浊泪交给了那渐行渐远的河水!我竟有点不知所措了,不知拿什么安慰你——我的风陵古渡?
32、黄河,古渡,长桥飞架。
33、寂寞风陵今无渡,那饱经风霜的渡船,已消失在历史的岁月里;那声嘶力竭的号子声,已融进了远去的波涛里;唯有那年年岁岁接受河水亲吻拥抱的石阶,还在孜孜不倦地聆听大河东去荡漾的旋律;还有那曾寄情于纤绳缠绵的石柱,如今仍在这里始终如一地守望着久远的渴望。这充满诗情与遐想的古渡啊!
34、仰舜禹嫘风
35、王柳司马
36、对仗,指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1]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对仗多用于骈文。
37、南面黄河
38、风陵渡位于黄河从北到南,继而从西折东的转折处,南同蒲铁路的终点,即今芮城县西南35公里的风陵渡镇。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冲,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其名字是因附近的风后陵而取的。相传黄帝六相之一的风后,与蚩尤作战被杀,埋葬在这里,后来建有风后陵。
39、一切都已成为历史、成为传说。而我将离开风陵渡,试忘却什么,却惦记什么?未知来日,我是否还有缘重临这古老的渡口?万般无奈地回眸,怎料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知道思念从此生根。抖落几滴相思,不知能被谁捡起?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夕照!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风陵渡的云彩。渐行渐远,心底却依然深深地眷恋……
40、旧貌新颜
41、宛若一位丹青高手,黄河,执一管如椽的巨笔,流泻群山跌宕起伏的才情,一个简练而磅礴的“几”字,御风飞翔,烙印在炎黄儿女心的版上。“立马风陵望汉关,三峰高出白云间。西来一曲昆仑水,划断中条太华山。”倏尔间,笔锋顿挫,陡转东提,舞动神韵,天然呵成“大河东去第一渡——风陵渡”!
42、在这弯弯曲曲的生命走廊里,鸡鸣一声闻三省,晋陕豫,毗邻而居,先民们聆听天籁之音,迎送日落日升,放牧雾起雾落……一首《风陵渡口风陵汉》回荡在河谷两岸:“风陵渡口哟,风陵汉哟,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大弯弯呦……黄土地哟,黄河人哟,先先辈辈是一条根。风陵渡口哟,风陵汉哟,五千年的业绩写在这黄土地上……”
43、范晓楠甲申年秋于风陵渡畔依黄河而作
44、沁园春·风陵渡是范晓楠描写作者家乡的作品。风陵渡在山西省芮城县西南端,距县城30公里,与河南、陕西省为邻。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过这里,走入秦晋。
45、廉关裴张
46、雨过亭。
47、然古道茫茫皆尘土
48、首先,风陵渡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山水景色,被绿树环绕的湖泊、瀑布,以及蔚蓝的天空,都让人流连忘返。
49、风陵古渡,是一种古典的辉煌,是一种别致的风度,是一首唯美的史诗。
50、沁园春·风陵渡
51、风陵渡镇,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地处芮城县西部,东与阳城镇相邻,南、西与河南灵宝市、陕西潼关县和大荔县隔河相望,西北和永济市韩阳镇接壤,北依中条山与永济市韩阳镇相隔,距芮城县城约42千米,区域总面积188.5平方千米。19
52、唐古拉雪山的融冰,从那古老荒蛮的悠遥历史中而来,带着冰的清透,雪的清冷,草的清绿,纤弱的身姿冲破世俗的阻挡,呼朋唤伴,风流倜傥,水样的丝绸,掩裹水底黄金的忧伤,滋润了岁月,滋润了田畴,滋润了江海,也滋润了生生不息陶古醉今的画意和诗情。夏商歌韵,春秋琴音,在我的心田里潺流淌;秦关烽炬,秋月汉宫,在我的眼眸里联翩闪现;唐诗宋词,元明风情,在我的笔管下尽情吟诵……
53、才溢古今
54、属于山西省芮城县西南端。
55、此外,风陵渡还有许多休闲活动,如游船、野营、钓鱼等,可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56、风陵渡和雨过亭符合上述对仗的要求,所以是对仗词。
57、青龙依依
58、立风陵渡口,三天听雨。沧桑邂逅,诗意方遒。
59、竞相逐浪
60、北依中条
61、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可供游客参观,如古风陵渡古城和古桥,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
62、年3月动工修建黄河铁路便桥,于1958年1月1日竣工通车。1960年8月三门峡水库拦洪前,便桥到期拆除。1966年3月重建黄河铁路大桥,由铁道部工程三局第三处承建,于1970年10月1日正式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