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浩然苏轼辛弃疾的资料?
辛弃疾的资料?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1][67] 辛弃疾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并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但不被朝廷采纳。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曾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被辛弃疾推辞。[65][67]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18]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4][68]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武将之家,幼年即显露文才,以及谋略,为当时南宋文坛的领袖之一,被尊称为“辛文战国”。 辛弃疾在诗词创作方面有极高的造诣,其代表作品有《青玉案》、《水调歌头》等,以自由拓展的形式,发扬爱国主义思想,表达民族的愤慨和对悲痛的反思。同时,他还曾多次提出“反金大义”的口号,不断发表有关反对金族侵略南宋、保卫中华的议论。 同时,辛弃疾还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将领,曾参加多次领导战争,在战争中表现出异常勇敢和果断的军事指挥风格,因而被誉为“文武双全的英雄”。后期由于改革的事业遭到了强烈的反对,辛弃疾也逐渐被排斥和辞职。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山东济南人,南宋时著名爱国将领,豪放派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他在南渡之后便被削去兵权,后半生基本赋闲,郁郁不得志。他的词风豪迈,是南宋大家。
辛弃疾是什么词人?
辛弃疾是豪放派的诗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1、辛弃疾的词艺术风格多样,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2、辛弃疾的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扩展资料: 1、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2、辛弃疾作为南宋朝臣而写的《议练民兵守淮疏》,表达了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 3、辛弃疾就是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
辛弃疾词10首?
辛弃疾的词有很多,但是具体到10首,可以列举如下: 1.《青玉案·元夕》 2.《满江红·写怀》 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浪淘沙·北戴河赋》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青玉案·元夕后入西楼》 7.《木兰花慢·拟古决绝词柬友》 8.《临江仙·满庭芳》 9.《贺新郎·送綵纸寿字》 1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些词作品都是辛弃疾创作中的经典之作,其中既有爱情歌曲,也有少年壮志之歌,还有儒雅高贵的山水之作。 辛弃疾的词作品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文化素养。
辛弃疾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词,其中10首比较经典的包括: 1.《水调歌头》 2.《青玉案·元夕》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汉宫春·立春日喜雨》 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6.《钗头凤·世情薄》
辛弃疾是中国南宋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词作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以下是他的10首经典词作:1. 青玉案·元夕2.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3.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4. 离思五首·其四5. 鹧鸪天·晴日彩云间6. 定风波·南国有佳人7. 青玉案·元夕(同名不同词作)8. 面试题·问君能有几多愁9.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10. 破阵子·九月南风知几许这些词作涵盖了辛弃疾不同的主题和情感,包括爱情、乡愁、离别、豪放等,是中国文学中的珍贵遗产。
辛弃疾的词有很多,但是按照题目要求回答十首如下: 1.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2. 雨霖铃·寒蝉凄切3.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4.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5.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6. 醉翁亭·西北望长安7. 青玉案·元夕8. 卜算子·咏梅9. 青玉案·岁寒三友10. 浣溪沙·北斗七星高
辛弃疾的词有很多,这里列举其中的十首: 1. 青玉案·元夕2. 鹧鸪天·晚景3. 酒泉子·春城无处不飞花4.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5.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6.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7.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9. 鹊桥仙·纤云弄巧10. 竹枝词·山中雨后会稽弦
辛弃疾的词有很多,这里列举其中的10首:1.《青玉案·元夕》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水调歌头·丙辰中秋》4.《钗头凤·世情薄》5.《定风波·北风凋碧树》6.《鹧鸪天·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7.《贺新郎·送綦毋潜落第还乡》8.《青玉案·元夕之夜》9.《念奴娇·赤壁怀古》1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词以情感深刻、语言精练、意境华丽著称。 这些经典之作,传颂至今,成为文化遗产中的珍贵财富。
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优秀文学家,他的词作品被誉为“辛词”。以下是他的10首代表作: 1.《青玉案·元夕》: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青玉案·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4.《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5.《钗头凤·世情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辛弃疾词有很多,但是10首相对代表性的可以是:青玉案 · 元夕、钗头凤 · 世情薄、青玉案 · 赤壁怀古、临江仙 · 江神子、青玉案 · 蘋葉、浪淘沙令 · 天净沙 · 秋思、木兰词 · 满庭芳、杨柳枝词 · 天净沙 · 野径云俱黑、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这些词通过艺术手法展现出作者深沉的感情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是辛弃疾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辛弃疾的词有很多,我列举其中10首如下: 1. 青玉案·元夕2.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 和陆龟蒙早春游望3. 忆江南·狂夫小谢池南4.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5. 鹧鸪天·木兰花慢6. 水龙吟·记梦游7.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8. 定风波·三闾祠上方士浔阳江口夜泊有怀9. 醉儿·游戏有感10. 青玉案·潇湘馆记这些词作品不同,其中有抒情、写景、咏物等多种题材,代表着辛弃疾在文学上的广泛涉猎和高超技艺。
辛弃疾词有很多,但常见的10首有:南乡子、青玉案、青春早作救时无、水调歌头、钱塘湖春行、西江月、满江红、永遇乐、如夜雨般迅、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这些词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意境和文人情怀。
共有10首辛弃疾词,它们分别是《青玉案·元夕》、《贺新郎·甚矣吾衰矣》、《青玉案·元夕临清晖》、《水调歌头·定风波》、《钗头凤·世情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木兰花慢·满庭芳》、《念奴娇·昆山片玉柱》、《离骚·大世无别》、《女冠子·世情薄》。 其中《定风波》描述的是以岳飞为主角的忠臣之死的故事,以其雄奇的气势和慷慨激昂的词句广为传诵;《离骚》则是辛弃疾自己经历的苦难和心路历程的反映,被誉为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总之,辛弃疾的词作突破了唐宋八大家的文风,吸收了民间诗歌和钱塘绮谈的精华,将实际生活与诗歌相结合,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之星。
辛弃疾有许多经典的词作品,其中10首代表作如下: 1.《青玉案·元夕》 2.《水调歌头·丙辰重阳》 3.《青玉案·元夕二首·其一》 4.《念奴娇·赤壁怀古》 5.《浪淘沙·北青萝》 6.《太常引·春日》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8.《汉宫秋·登建康赏心亭》 9.《钗头凤·世情薄》 10.《青玉案·元夕二首·其二》 这些词作品中,既有风景描写、历史典故,也有爱情、离别的感慨,体现了辛弃疾多才多艺的文学才华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
以下是辛弃疾的十首词: 1. 青玉案·元夕2. 青玉案·元夕二首3.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4.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5. 水龙吟·杨柳枝6.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7. 鹧鸪天·桂花8. 鹧鸪天·雨霖铃9. 采桑子·常记溪亭日暮10. 声声慢·寻寻觅觅
辛弃疾词十首包括了《青玉案·元夕》、《钗头凤·世情薄》、《青玉案·元九》、《鹧鸪天·送严侍御归京》、《临江仙·满庭芳》、《汉宫春·立春日》、《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贺新郎·晚景》、《青玉案·梦泽》、《贺新郎·夜行黄沙道中》。 这些词作为辛弃疾的代表作,描绘了很多时代背景下的不同情感和人生境遇,表达了词人对于人生世界的感悟和思考,它们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有很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0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0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03《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04《青玉案·元夕》 0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06《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07《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