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主流网-每一条好文案都值得收集

文案主流网-每一条好文案都值得收集

请问大家哲学上有哪些重大的观点-推荐63句

59

1、密尔是一位大哲学家,但也逃不过生活中的难题:在25岁时,他爱上了一位泰勒夫人。泰勒夫人是一位有夫之妇,但密尔仍然和她保持了20年的亲密关系。在泰勒夫人的丈夫去世后,密尔还和她结了婚。

2、)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他建立了实质上是先验唯心主义的调和矛盾的哲学体系和不可知论。

3、密尔是如何论自由的?

4、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精神、意识等都是物质的产物。唯物论认为物质是最基本和首要的实在,精神、意识等都源自物质运动,都需要依赖物质而存在和发展。

5、社会化的不一定是客观。这里的社会化主要体现在人们的相互交流。通过相互交流,求同存异,虽然相对来说比个人的主观看法要客观一点,但是依然不能保证它就绝对客观,社会化的不能等同于客观,它不一定客观,有时还会与客观的相反,这就是社会化形成的假象。

6、概念不一定是真理。既然共相不一定是真相,共识不一定是真识,那么建立在共相和共识基础上的概念自然也不一定是真理了。

7、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8、)费希特从唯心主义立场上继承和批判了康德,建立了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5)谢林改造了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的同一哲学”

9、那《论自由》这本书有多重要呢?有个例子:时至今日,在英国三大之一,自由民主的办公室里,都要放上一本《论自由》,来作为一种象征。

10、哲学的反思性是指它的批判矛头不仅仅是“对外”的,即针对一切外部对象和已有的概念及思想成果,同时也是“对内”的,即针对批判着的思想自身

11、斯宾诺莎:无论过去还是未来,早就决定好了。

12、边沁:人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动物。

13、《论自由》是一本讲自由的书。但这个自由,既不是哲学上很抽象的自由,也不是什么政治自由。密尔讲的问题非常实际,因为,这跟他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

14、民国时期的哲学家严复在翻译这本书时,直接译成《群己权界论》,意思就是说,群体和个人的界限,到底应该在哪里?这个问题,就是《论自由》的主旨。

15、伦理观很多前人概括过: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仁义礼智信等,还有学者提出应该是人,人是核心的核心。

16、关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对立

17、一、哲学上最重要的两大对立(“哲学的两个对子”):

18、哲学思维具有抽象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哲学的抽象性是一种“形而上”的,将人类的抽象能力发挥到最高限度,力求把握“无限”的抽象

19、密尔在序言中说,《论自由》是他和妻子的共同作品。所以,《论自由》也是密尔对自己生活经历的思考:社会公众应当干涉我的私人生活吗?

20、物质运动是驱动世界变化和发展的原动力。唯物论认为物质内在的运动变化推动了世界的变迁和发展,而非某种精神或意识。

21、)费尔巴哈从人本主义出发,批判了宗教神学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地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建立了人本学唯物主义。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最大成就是唯心主义辩证法。康德肯定了人的心理结构和知性范畴的意义,看到了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理性思维产生矛盾的必然性。

22、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这段感情听起来都有些出格。因此,虽然密尔、泰勒夫人和她的丈夫都不介意,但社会公众还是对密尔进行了激烈的批评。

23、)费希特揭示了自我”与非我”、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他在自我”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行动的主体的规定中,抽象地阐述了精神的能动作用,以及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谢林更明确地叙述了自我”与非我”、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为黑格尔辩证法的产生作了更为直接的思想准备\格尔系统地发挥了康德、费希特和谢林哲学中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全面阐述了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并把它提升为客观真理和普遍规律≮格尔把发展的观念应用于人类社会,揭示了某些历史辩证法,从而在他的哲学中包含了许多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

24、)但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因而是不科学、不彻底的。这种体系和方法的深刻矛盾,是德国资产阶级既要求革命又害怕实际斗争,既反对封建主义又向封建势力妥协的阶级性格的反映。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发展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也是德国当时社会关系的必然产物;它为德国1848年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作了先导。

25、唯心主义认为,精神决定物质,精神是世界的本质。

26、批判性是哲学思维对命题和对象进行带有否定性的考察和分析

27、所谓观点就是人对事物。因为每个人对事物的认识、看法不同,各自又有不同的经历、学识、脾气、性格、好恶……等等,所以对一些具体事物的观点也就不同,就像人们说的“个人观点”。既然一些观点只是个人观点,那么自然有的偏向理性有的偏向感性。偏向感性的就有很大的心理因素在其中起作用,也包括了个人喜好、利益……等等。

28、)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他在批判继承前辈哲学家的基础上,创建了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29、要知道世界的真相,只能以客观事实为准,而不能以社会的惯常认识为准。因此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不断客观化的过程,不断的跳出主观视角的过程,不断的揭露社会化的假象的过程。

30、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1、)哲学观点很多、只能说最基本的问题是: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也就是这个世界是物质的还是思维的,二者谁是第一性的,也即:世界上是先有物质的客观的东西,还是先有思维的非客观的东西。这是一切哲学观点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划分哲学派别(唯心/唯物)的根本标准。

32、《论自由》中心论题有三个:第一,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第二,论个性自由;第三,论社会对个人自由的控制。通读该书,可以看到对个人和社会之间权利界限的划分是全书的核心要义之所在:一是个人的行动只要不涉及自身以外人的利害,个人就不必向社会负责交代;二是个人对社会负责的唯一条件是,个人的行为危害到他人的利益。该书被誉为自由主义的集大成之作。

33、哲学体系划分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所有哲学思想理论进行的分类,通常的划分标准有,根据对世界的本质的不同看法可以划分为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根据对世界所处的状态的看法,是处于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状态可以划分为形而上学哲学和辩证法哲学,根据研究的对象又分为自然哲学、伦理哲学、政治哲学、科技哲学、军事哲学、社会哲学等,另外还有根据时间的划分例如中国的先秦哲学、近代哲学等。

34、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精神,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35、这本书是各种经典书单的常客,大家可能也都听过。《论自由》写于19世纪,作者是一位英国哲学家,叫约翰·斯亚特·密尔。有些同行评价他,说他是“自由主义之圣”。

36、要知道世界的真实,只能以客观事实为准,而不能以社会的惯常认识为准。也就是说,要知道世界的真相,社会化,相互交流,达成共识形成概念还不行,因为共识不一定是真识,概念不一定是真理。要知道世界的真实,只有更客观才行,而且越客观越真实,因此寻找世界真实的过程,也是一个越来越客观的过程。

37、亚里士多德:我们活着的目的是什么?

38、杜威:知识与思考都只是工具,结果才有价值。

39、跳出主观视角。不仅仅以个人为视角就是主观,以社会、以人类、以地球为视角都还是带有主观色彩。以个人为视角,就会以自我为中心,把自我特殊化,以为自己比别人高一等。以社会为视角,就会以社会为中心,把社会特殊化,以为社会比自然高。以人类为视角,就会以人类为中心,把人类特殊化,以为人类比其他生物高级。以地球为视角,就会以地球为中心,把地球特殊化,以为地球比其他星球更有优势,“地心说”就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典型体现。因此跳出主观视角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的去中心的过程,去自我的中心,去社会的中心,去人类的中心,去地球的中心,直到从宇宙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

40、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41、洛克:人有选择的自由

42、《论自由》是英国思想家约翰·斯亚特·穆勒创作的政治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59年。

43、自由的理解是社会上个人应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而不能自由全面化。应该是物质上不能给予自由物质上必须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奋发强,实现真正的财务自由,这样才是真正的自由。

44、最影响人一生的十大哲学思想有:

45、康德:能自我控制,才是真正的自由,

46、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7、)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改造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批判地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48、马克思超越了传统哲学,在对人的理解问题上,也实现了从抽象的、一般的人到现实的、具体的人的转变。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9、对某人的评价自然也是一种观点。至于说的和想的不同,那只是基于具体的场合、个人利益等等的考虑才产生的。比如违心地说了一些话,别人以为这是他的观点,但其实他内心所想的未必真的如此,只因为当时的场合不能把所想的说出来,或因某些利益、面子、目的而不能说而已。

50、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联系和运动的;

51、胡塞尔:叩问内心真实就会浮现。

52、客观化。客观化就是不断的发现客观事实的过程,以客观事实为准绳,让主观不断的接近客观的过程,让主观能更真实的反映客观的过程。

53、共相不一定是真相。大家都能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也有可能是世界的假象。这主要是大家几乎不可能站在纯客观的角度看这个世界,会受观察视角和观察手段的限制。最经典的是“地方”和“地心”的假象,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觉得“地球是方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是因为那时候人们的活动范围还比较狭隘,还不能进行环球航行,没有望远镜,不能看清宇宙的真实情况。

5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追求是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对人的深刻理解,使人的解放具有丰富的内容。

55、共识不一定是真识。大家都达成的共识不一定是真识,真理不一定在大多数人这边,“真理往往在少数人这边”。这主要是囿于大家所在的地位和立场的限制,特别是囿于大家自身的利益的时候,往往不问真假,只问利害。比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为何骗子的谎言能得逞?皇帝没穿衣服在街上游行,为何大家(除了那个小孩)包括皇帝本人都说“衣服很漂亮”(当然这个衣服是没有的)?为何只有那个小孩说穿了谎言呢?因为其他人都不想被别人说成是“愚蠢”的人,因为被认为愚蠢对他们是有害的,而小孩不同,被说成愚蠢对他害处不大。

56、关于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的对立

57、形而上学认为事物是孤立和静止的。

58、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女权主义者把卡门奉为偶像的话,关于卡门以伤害他人来成全自己这一点上还需商榷。

59、《论自由》最核心的观点就是:个人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范围内,就可以享有完全的自由。

60、)代表人物是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是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它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两个发展阶段。

61、阿兰:保持好心情才会幸福。

62、莱布尼茨:世界充满了能量。

63、人的思维和意识也是大脑物质变化的产物。唯物论认为人的思维活动和意识体验都由大脑的物质过程所决定,并不承认精神实体的存在。

滇ICP备2023009294号-117 备案号
网站地图